母亲操劳一生,务农为本,她性格开朗乐观,说话风趣幽默,常常以那些简洁生动、通俗易懂的谚语、俗话,论农事、讲勤俭、话养生,使我们获益匪浅,受益终生。
母亲虽然没上过几天学,大字不识半箩筐,可她对农事却蛮在行。春天来了,她会说:“春打六九头,备耕早动手,人误地一时,地误人一季,赶紧下地春耕吧。”清明一过,她又说:“清明前后,点瓜种豆;谷雨种棉花,能长大疙瘩……”带着我们在房前屋后、地垄沟坡点种瓜瓜豆豆。小燕儿飞来了,她念叨:“小燕来,抽蒜薹;大雁来,拔棉柴。”麦子黄梢了,她催促:“麦子黄,选种藏。”布谷鸟一声长一声短叫了,母亲等不及了:“布谷布谷,割麦插禾!”拿了把镰下田察看庄稼。
母亲对各类化肥不怎么看重,而对农家肥、土杂肥却情有独钟。她那些关于农家肥好处的谚语,我至今记忆犹新。比如“庄稼一枝花,全靠粪当家。”“牛粪凉来马粪热,羊粪啥地都不错。”“地是铁来粪是钢,把粪施在刀刃上。”“底肥不足苗不长,追肥不足苗不旺。”一直到现在,她种的小菜园里从来不施化肥、不打农药,只上自己发酵的豆饼、土杂肥,或自己捉虫除虫,或喷施自配的植物浸液,长出来的菜蔬吃起来香醇醇的。
母亲对勤快肯干、做活利落之人特别喜爱。她常对我们兄妹说:“咱庄户人流多少汗,吃多少饭,不怕穷、就怕勤,你看东院你三姑,里里外外一把手,地里农活没耽误,家里养鸡养猪加喂牛,这几年光景大变,日子过得红红火火。”而对好逸恶劳、好吃懒做之流,母亲往往看不起。我有个表叔,大集体时就常磨洋工,出工不出力,及至后来分田到户单干,更是懒得油瓶倒了不知扶,日子过得不如人。母亲经常说他:“自己不动,叫天何用?遍地是黄金,单等勤劳人。你再不收收你那性子,苦干勤做拼几年,以后会更让人笑话!”
母亲还常用这些劳动谚语,对我们进行教育。比如“扁担是条龙,一世吃不穷。”“不愿出汗,休想吃饭。”“居家不得不俭,创业不得不勤。”“细水长流,一生无忧。”“勤是摇钱树,俭是聚宝盆。”
这些浅显易懂的道理,在潜移默化中给了我们诸多启迪和教化。
母亲今年83岁,眼不花耳不聋,腿脚灵便,腰身硬朗。她那些劳动养生的谚语也不少呢。早晨起来,她说:“早上空气好,下田跑一跑。”平时,她常道:“筋骨常动,没灾没病。”晚上劳作了一天,她还念念有词:“勤劳一天,可得一夜安眠;勤劳一世,可得踏实睡眠一辈子!”
刘琪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