干农活的人,有时下雨天也停不下来。就拿拔秧种田来说,趁着雨天干活是再好不过了。连着下了几天雨,河里水位上升,山涧水源充足,便于灌溉。
在我们这个山坞里,小河两边是又陡又高的山,雨天极易发生泥石流和塌陷。好在村民们对当地地形相当熟悉,若涨了水不能过河,村民们便翻山越岭走远路找有桥的地方回家,他们深谙河流的“习性”,从不轻易涉水。但是有一次,我和二十来位村民冒险过河的往事,至今回想起来仍心有余悸。
那次是去三十余里外的岳父家帮忙种田。我和妻子吃了午饭挑着一担秧苗,从东南方向的大路边蹚水过河,到西北方向的一个名叫罗塘的田畈里种田。
大约下午五点左右,我和妻子种田收工,挑着空畚箕来到河边时,却傻眼了:来时那清澈的刚没过膝盖的河水,眼前却不仅浑浊,而且快涨到齐腰深了。河水中还夹杂着不少从上游齐坑源冲下来的垃圾。
怎么过河呢?正在犹豫时,河边的田埂上聚集了差不多二十来个种田人。突然涨上来的河水,让大家都看傻了眼。后来有人提议趁水还不是特别深,手拉着手,赶紧一起过河。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。于是,这些原本并不熟悉的人把农具一扔,手拉着手齐心协力向对岸走去。
可是,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。领头的鲁富贵到达河中心的急流处时,因为水的浮力太大,双脚站立不稳,所有人都跟着摇晃起来,胆小的人直接惊得叫出了声。
河对岸站了不少得讯后赶来的村民们,见此情景,也紧张得大喊起来。
紧急关头,正好一辆货车路过。驾驶员是我们村里的王长发。他一看情况,赶快从车上拿出一捆又粗又长的麻绳,将绳的一头系在路边的大树干上,将另一头用力甩向河中,同时喊道:“快抓住!快抓住!”
鲁富贵眼疾手快地抓住麻绳,然后快速地将手中余绳传递给后面的人。大家一个个死命地抓住了这根救命绳。最后,站在岸上的人都来帮忙拉绳,我们也顺利地上了岸。
汪兆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