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时候正是物质匮乏年代,我们家兄弟姐妹多,为了让我们“学好”养成良好的品行,母亲经常念叨着她的“三字经”,即“嘴不馋,手不长,心不贪”。
先说“嘴不馋”。那时大部分人家缺衣少食,平时难得吃上大鱼大肉,哪家来了亲戚煮鱼烧肉,半个村庄都能闻到香味。这时会有乡邻家小孩禁不住“诱惑”,站到人家门口“相嘴”,人家便用小碗盛些饭菜端给孩子“解馋”。有时我们回家说起哪家孩子又“相嘴”时,母亲便会发出长长的一声叹息,然后教育我们:“人要有志气,做到‘嘴不馋’,不去吃人家的东西,杂粮山芋干子吃饱就行,嘴馋、相嘴人家会看不起,自己长大了凭本事吃鱼吃肉。”由于母亲经常教育,我们兄弟姐妹从不到人家门前“相嘴”。
再说“手不长”。那时每年春秋青黄不接时,便有村民唆使小孩子到生产队庄稼地里偷偷地摘玉米、拔花生、刨山芋。母亲则会告诫我们,“家里遇到困难,自己想法子克服,不要去干小偷小摸的事,从小偷针,长大偷牛,再苦再穷也要做到‘手不长’,要干干净净地做人。”我们全都听从母亲的教诲,遇到有人唆使我们或小伙伴们邀约一起去庄稼地“作案”时都果断地予以拒绝。
还有“心不贪”。逢年过节时父亲买回一些糕点后,母亲会平均分好用报纸包上给我们。有时小弟小妹嫌少想再“争取”些,母亲便借题发挥教育我们要“心不贪”,学会知足、满足。还记得母亲讲过一个“贪心”的故事,说神仙夜里带着一个穷苦人到天庭偷宝贝,告诉他天亮前必须出来,不然太阳出来就晒化了,结果穷人拎着袋子东挑西挑,看到什么宝贝都想带走,不知不觉天亮了,结果被晒死了。于是我们从小就懂得,人要知足、满足,贪食的鱼儿易上钩,贪心不足会有祸患。
我们成人后相继走向社会参加工作,每次回老家,母亲仍会隔三岔五念叨着“三字经”,提醒、告诫我们任何时候不要让人指后脊梁。有一年单位安排我到某经济薄弱村驻村帮扶,我帮助村里打报告、跑资金,从单位争取了30多万元款项,为村里实施了路灯、光伏发电等项目。年底春节前村民开着小货车拉着牛羊肉等土特产找到小区里我的家。我婉言谢绝,对他们说:“应该感谢党和政府的帮扶政策,我只是干了一些具体事。”回老家我把这事讲给父母听,母亲竖起大拇指:“做得对!”
前些年我们兄弟姐妹陆续有了下一代,我们商量着要把母亲的“三字经”从小就讲给他们听,也教育、引导他们做个干净、清白、知足的人。
董青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