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上大学后,每年寒暑假便成了我一年中最温暖的盼头。当孩子把订好的机票信息发在“三只小猪猪”家庭群里,我就开启了一场甜蜜的倒计时。日子像是被施了魔法,一天比一天过得更快,而我的心情也随着归期的临近,愈发雀跃。
等待的那些天,家里的每个角落都弥漫着即将团聚的喜悦。我和老公聊天的话题,也总是围绕着孩子展开,回忆着她成长的点点滴滴,从牙牙学语到如今的青春飞扬,每一个片段都如同珍贵的宝石,镶嵌在我们的记忆深处。
随着归期越来越近,我开始忙碌着把孩子的家居服、毛巾、牙刷、杯子一一准备妥当,用心打扫着家里平时忽略的地方,尤其精心布置她的卧室,我拿出她最喜欢的绿色床单,将晒得松软的羽绒被装好,想象着她躺在上面舒适的样子。我认真地擦拭她的书柜,准备好精美的花瓶和美丽的花儿,希望她回家能处处感受到惊喜。
当那熟悉的开门声响起,一句“妈,我回来了”穿透空气,我迫不及待地跑出厨房,先给她来一个大大的拥抱,把这许久未见的思念都融入这一抱中。随后,一家人围坐在餐桌边,共享乐融融的晚餐。那些曾经的欢声笑语,在餐厅里回荡,让时光也变得温柔起来。
除夕夜,看完春晚,孩子和我们谈起了未来的规划。那一晚,我从她的口中听到了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世界,我突然意识到,孩子已经长大,她接触到的人和世界,早已超越了我这个一直生活在二线城市的认知。她凭借自己的努力,去了喜欢的城市,又曾被公派出国交流,她所看到的广阔天地,丝毫不输给我们,而她早已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清晰的方向。
假期里有时我会和她睡在一起,躺在床上漫无边际地畅聊。她喜欢听我讲我像她这个年龄时的事情,那些青涩又美好的过往,在她的追问下,变得愈发鲜活而生动。我则喜欢问她现在和将来的打算,每次听她讲述那些充满激情的计划,我都能感受到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。更多时候,她在讲,我在听,常常会因为聊得太兴奋而难以入眠,那是属于我们母女之间独有的温暖。
有一次,孩子对我说:“妈妈,你暑假有空可以去国外看看。”我笑着回答:“你出去了,就等于我出去了,透过你的照片和分享,我也神游了一番。”她看着我,认真地说:“你是你,我是我啊。”那一刻,我心中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。但我也明白,孩子这一代人,似乎从骨子里就带着“我是我自己”的DNA,而我们这些深受传统观念影响的父母,总是习惯将孩子视为自己的一部分,为了孩子,常常在忙碌中忘了自己。
孩子的成长,也让我反思自己,在生活的琐碎中,是否渐渐丢失了曾经对梦想的热忱。孩子长大了,她有自己的人生剧本,我能做的,就是在她需要的时候,给予支持和鼓励,看着她在自己的舞台上闪闪发光。因为她,我对未来充满了憧憬,也更加珍惜我们相聚的每一刻时光。
陈雪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