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幽僻角落,我的书架静静伫立,宛如一座沉默的宝藏岛。岛的中心,便是那几本摘抄本,它们是我多年心血的结晶,是我在文学瀚海拾贝的见证。
那本谚语摘抄本,封面已微微泛黄,似岁月悄然烙印的勋章。翻开它,一股陈旧却亲切的墨香扑面而来,好像能看见往昔的自己,在昏黄灯光下,一笔一划虔诚记录。纸张的触感略显粗糙,字迹或稚嫩、或工整,交错间皆是成长的足迹。“有理走遍天下,无理寸步难行”,这句谚语用蓝色圆珠笔写着,旁边还画了一个小小的跷拇指,那是年少时对质朴智慧的由衷赞叹。记得初读此句,正为与伙伴的争执而烦恼,瞬间如醍醐灌顶,自此学会了以理服人,这简单谚语便成了人际交往的处世圭臬。
词语摘抄本仿若一座缤纷词汇花园。彩色笔勾勒出不同词性的边界,名词如璀璨星辰,动词似灵动溪流,形容词则像娇艳繁花。“缱绻”一词,用粉色荧光笔重重标记,旁边绘着两个依偎的身影,注解里写着从诗词中邂逅它的惊艳。那一次描写月光洒在湖面的静谧夜景,正是“缱绻”二字如精灵般跃入脑海,让景致瞬间有了灵魂,笔下的月色不再是单调的光,而是温柔缠绕着湖水的情丝。
散文精彩语段摘抄本,是一本文艺气质浓郁的册子。书页轻启,似有微风携着花香拂过。一段朱自清先生描写荷塘的文字映入眼帘,旁批注着当时读到它时的心境——仿若自己也置身那清华园的荷塘边,看田田荷叶、袅娜荷花,心被那细腻笔触下的宁静之美填满。因这段摘抄,后来写故乡小池塘时,笔尖自然流淌出相似的韵味,荷叶的圆润、池水的波光,借大师笔法,添几分雅致意境。
长篇小说精彩片段摘抄本,厚得像一块沉甸甸的文学基石。书中折角最多的一页,是《平凡的世界》里孙少平在煤矿艰苦劳作却仍怀揣梦想的片段。那些用红笔划出的励志语句,被反复咀嚼,每次阅读都似给心灵重新注入力量。写青春奋斗故事时,孙少平的坚韧从记忆深处跑来助阵,让我笔下逐梦少年的汗水、疲惫与执着,有了触动人心的真实感,不再空洞。
……
这些摘抄本,是我写作路上的一盏盏明灯。报刊上刊登的那一二百篇文学作品,是它们孕育的繁花。每当创作遇阻,思绪凝滞,我总会踱步到书架前,轻轻抽出其中一本,随意翻开一页,让那些熟悉的字句、意象,如潺潺清泉润泽心田。指尖摩挲纸张,过往摘抄时的专注、领悟时的欣喜、运用时的畅快,齐齐涌上心头。
曾有人打趣,问我这些摘抄本是否藏着绝世秘籍。我笑而不语,于我而言,它们是平凡日子里的坚持,是与文字日夜相伴的深情。
在无数个静谧夜晚,台灯柔和光晕下,我与摘抄本们相拥。从青涩到成熟,从懵懂到洞悉文理,摘抄本见证了我文字的蜕变。它们默默散发着墨香,沁入灵魂,让我笃信,文字之路,有这些忠实伴侣,即便荆棘满途,亦能踏歌前行,用笔触勾勒出生活百态、世间万象,在文学星河留下属于自己的璀璨轨迹。这一方小小的摘抄天地,是我永远的文学桃源,滋养着心中那枝创作之笔,岁岁年年,花开不败。
郑显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