镇子上的麻辣烫小店里,我和朋友对坐,中间是一碗热气蒸腾的麻辣烫和一碟烫菜。碟中的粉上堆积着几根青菜和一大片辣椒,红油在白色的粉条上蜿蜒流下,在氤氲的热气中扭曲。朋友低语:“看着很红,但是吃起来一点都不辣”。说完我们俩不约而同地笑了,拿起筷子夹起被染成红色的粉条,便有了一阵归属感。
这碗麻辣烫,是我们在分离的岁月里,无论间隔多久,总会回到的渡口。
中学寄宿伊始,我俩借着上学班车和返校的一段时间差,溜去寻觅这香辣滋味。窄窄的店堂内,我们挤坐在小桌旁,碗中盛着红油浮漾的汤,碟中盛着土豆片、豆腐皮、青菜叶、肉丸子等我们喜欢的菜,我们来不及等粉变凉,便大口吃了起来,边吹边吃,还要喊一句“好烫”。纵然家乡老式麻辣烫不以辣为卖点,但也是一种味蕾刺激。我们被烫得双颊通红,汗珠也自额头渗出,却仍不停歇,贪婪地吞咽着。麻辣烫的美味如顽皮小兽,在舌尖上翻滚跳跃,竟在不知不觉间,融化了离家的孤寂,夹着一点温暖的滋味。
高中岁月里,我们课业渐重,唯有周日才能短暂逃离书本的围城,聚首于此。那麻辣烫的汤底,熬得浓香深醇,骨汤与牛油彼此缠绵交融,浇上那红亮不呛的辣油,最后再加些许香菜和葱段——霎时香气腾跃,直冲鼻端。我们每每都会要上一碗免费的汤,再点上一份宽粉。我们倾诉着课业的重担,梦想的轮廓,甚至少年心事的青涩波澜。年少时浮沉的心事,也在这麻辣烫的聚首中有了一个可坦然托付的归处。
后来各自天南地北去上大学,可每逢寒暑假归家,重逢的第一件事,便是同去那间小店。我们讲述着外面的世界,也交换着各自的悲喜,彼此间各自经历的故事,如同碟中筷下翻滚的粉,在搅动中缠绕、勾连、染上归属的底色。
此后我忙于各项事务无法回乡,朋友也在异乡忙碌。相隔遥远,各自奔忙,半年一次的约定,也成了难以企及的奢侈。
一日,手机上忽而跳出朋友发来的照片:一个布满红油,散落几粒花生的空碟子,一个缀着几片香菜、几个葱段的空碗,碗边凝固着些许红油。我一看便知这是那家麻辣烫店的产物,果不其然,朋友留言:“看,今日替你尝过了,味道依旧。”刹那间,那熟悉而猛烈的热烫香辣仿佛穿越千里,重新灼烧我的舌尖。
汤会凉,油会凝,可有些东西却沉淀得愈发透亮:它不因分离而消散,反而在岁月的长熬慢煮里,化作封存于心底的醇厚底味——那红油里封存的何止是温度,更是我们年轻岁月里共同熬制的情感结晶。
李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