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作累了,或者心情低落的时候,我选择走进厨房。厨房,是一个可以让人慢下来的地方。
厨房的窗台上,红薯的叶子密密匝匝,层层叠叠,挨挨挤挤。这红薯当初是我随手买回来准备做早餐的,暖暖的室温,加上时光的酝酿,红薯竟在厨房里发芽了。指尖轻抚过红薯表皮上豆粒大小鼓胀的芽苞,像初孕的妈妈抚过自己微微隆起的腹部,触碰的刹那,生命的呼唤和回应,在指端萦绕。
我将红薯水培起来,左边是吊兰,右边绿萝,洒落的阳光,从屋檐飘过的云,还有偶尔在窗沿小憩的麻雀和野鸽子,都是它的伙伴。有时候,站在厨房窗台前剥葱捣蒜切菜的我,目光触及那一株葱茏,竟不由地停下了手里的活儿,端详着这倔强的蓬勃,浮想联翩。
厨房里的慢,可以驰骋思绪,天高地远,信马由缰。
阳光朗照的日子,在厨房里翻箱倒柜,花式“折腾”:一袋酵母,一撮苏打,小半瓢温水,一碗面,搅拌了再搅拌,慢慢地揉至光滑。和好的面团放在太阳底下,我和面团,都在慢慢地等待见证奇迹的时刻。
厨房的储物柜里,有婆婆亲手采摘、清洗、晾晒的马齿苋。他们当地人把这种晾晒到发黑的马齿苋叫“码子菜”。记得第一次吃“码子菜”馅儿的包子时,一口下去,黑白分明,那黑色的菜馅儿,甚至使我不由地叫出了声:“呀,这是什么呀?”
吃的次数多了,喜欢上这味道了,每次回老家,婆婆都要装一些“码子菜”给我们。我把“码子菜”放在水龙头下搓搓洗洗,婆婆提着篮子在田间地头寻寻觅觅的模样,竟一点点清晰起来:夏日清晨,鸟儿啁啾,绿意盈盈,空气清甜。那马齿苋叶片肥实鲜嫩,一株挨着一株,雄赳赳,气昂昂,煞是威武。小小的篮子里,哪里只装着绿意盈满的马齿苋,它还装了华北平原夏日清晨蛋黄一样的阳光,装了来自故乡的独一无二的牵挂和念想。
厨房里的慢,把回忆拉得很长很长,让爱变得很暖很暖。
在厨房的一亩三分地上,我就是那个从泥土里生长出来的没有任何修饰和点缀的我,我就是那个甘愿在柴米油盐酱醋茶里沉沦,在酸甜苦辣咸中匍匐的俗气至极的我。厨房慢,慢厨房。在厨房里煎炸蒸煮,也在厨房里烹饪岁月,享受作为饮食男女的简单质朴的快乐。
厨房慢,慢厨房。美食的滋味要慢慢地炖,慢慢地煮,慢慢地熬。就像人生,也无需匆匆,慢一点,从容地欣赏,欢喜地接纳,细细地研磨。毕竟,人生滋味长啊。
蔺丽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