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临南丰,时光似在盱江水面投下了三枚石子,千年古邑的厚重,才子墨香的悠远,贡品甘醇的馥郁,随涟漪漫过时光堤岸,也漫过了我的心间。
“江西是个好地方,南丰桔子甜又香。”三次南丰之行,一直想解开这香甜里藏了的千年密码。立于南丰古城的迎盱门下,砖缝的青苔缀着晨露,手抚“嘉靖三十七年造”刻痕时,陪同的小危笑着说:“你的手抚过了三个朝代。”
三临南丰,时光似在盱江水面投下了三枚石子,千年古邑的厚重,才子墨香的悠远,贡品甘醇的馥郁,随涟漪漫过时光堤岸,也漫过了我的心间。
一叠古邑:城墙古镇岁月留痕
南丰的清晨总被城墙唤醒。第一缕阳光轻抚城楼西门时,晨练的市民已踩在了青石板上。南丰的古城墙,是江西现存较完好的县级城墙,周长六里三分的轮廓,如一方巨大的古印,在这里盖了千年。如今,绕城而过的盱江流成玉带,引游人漫步城墙观景。
沿城墙拐进老街,一堵夯土墙蓦然出现,裸露的黄土里混着碎陶片,是宋代“土城”的遗迹。墙边摆着竹编箩筐,卖桔子的妇女用南丰话吆喝着,她头巾的靛蓝色,与墙上唐代彩绘残片色调相衬,千年光阴在此悄然流转,新痕旧迹早成彼此肌理,恰如城墙褶皱里的共生。
小危提及城西洽湾船形古镇,那儿“城是陆上船,船是水中城”。登高俯瞰,古镇如泊在盱江湾的乌篷船,青石板路蜿蜒三里,把两岸的骑楼串成了船舷。传说船边码头是当年曾巩赶考登船处,“洽湾至南城,铜钱三枚”的字迹,印证着这里的历史,青石板被纤绳磨出深沟,傍晚的斜阳照着,既像岁月刻痕,又似系上了金腰带。
古镇书味氤氲,特聘的村主任黄平进是位画家,创办了洽湾书画院,在古镇布点,挖掘古镇底蕴,推介秀美风光,邀约书画家写生创作,已办20余场,聚者数千,墨宝留住了古镇魂。
古镇深处有汪月牙池,池边老樟树要三人合抱。走在充满古味的步道上,右手便是盱江支流漯溪,村民们在江边迈着方步哼着歌,江面映着骑楼的倒影,像是把古镇装进了蜜桔的清甜里。有位大哥拉我手:“夜来看灯火,运气好能遇上傩舞!”
二叠才子:墨香傩舞精神密码
四十余年前建的曾巩纪念馆,如今扩为文化园,南丰人总以“唐宋八大家有一在兹”而自豪。园内的银杏众多,穿过“唐宋八大家”的牌坊时,落叶擦过青石板,声响如笔尖划过宣纸,当地人称这里为“墨香谷”,仿佛“深吸一口气,都能尝到文味”。
文化园里的读书岩是一处奇景,天然石窟形成书屋,石桌石凳上仿佛还留着曾巩苦读的温度,旁边的墨池是清洗笔砚处,“墨池”两字为朱熹所题。小危指向石窟顶的石缝,“月光漏下,正好照亮了案头《论语》”。文化园免费开放,常引游人驻足。
纪念馆有曾巩手书的《局事帖》副本,笔锋里透着南丰人的韧劲。讲解员说,“先生七考方中进士,从未懈怠,恰如南丰桔树,头三年不结果,第四年总会挂满枝头”。这话在石邮村得到了证实,村里的傩舞传承人罗老汉竟能背出曾巩的《墨池记》,他执着面具说:“学跳傩先要学诗文,身子要正,笔杆子更要正”。
石邮村的傩神庙藏在竹林中,香灰积了厚厚一层,当面具在烛光下闪动,戴面具的舞者忽然踏响舞步,桃木剑劈出的风声里,仿佛传来远古的回响。村里人介绍说,傩舞从商周至今,“戴上面具是神,摘下面具是人”。“傩公傩母”面具由十几道工序制成,面具上漆的光泽里能看见厚重的包浆,千年不褪色。
傍晚的傩舞表演让人激动又沉醉,“小鬼”翻着筋斗,“钟馗”的朱红面具在火把下忽明忽暗,村民们举着松枝围成圆圈,吟唱的古调混作盱江的涛声。最险的是“猢狲悬梁”,艺人仿悟空在杆上翻滚倒立,惊险刺激,常引观众惊呼。
火光傩舞中,我似乎读懂了南丰人的精神密码,一半写在曾巩文章里,一半藏在傩舞舞步中,悠然且厚重。
三叠贡品:蜜桔甲鱼共谱富曲
来到蜜桔湖,这里是南丰蜜桔的核心产地。管理处负责人感慨,过去交通不便,桔子常烂在湖中坡上。高铁开通后,橘子源源不断走出南丰,畅销全国,远销世界,老百姓尝到了甜透心的幸福。是呵,桔子走出南丰,“南丰桔子甜又香”唱得更响了。
到了秋天,贡桔苑的桔树仿若金色海洋,枝头的桔子被阳光晒得透亮,摘一个剥开,汁液溅在手上,连风都会染上甜意。小危翻开县志,贡桔清单赫然在目:每岁霜降时,选果千颗,颗重一两二钱,金箔裹之,驿马驰送京师。
登船游蜜桔湖,两岸桔林铺向天边,映黄了湖水映黄了天。相传南宋末年,元军围城,守城军民靠桔树充饥,战后新苗结出的桔子竟然格外香甜。南丰与蜜桔,早已互为印记。
船过湖心岛时,惊起一群白鹭,翅尖掠过水面,搅碎了满湖的桔影,似将千年甘甜酿成层层涟漪。没想到,南丰的湖水里竟藏着另一重惊喜,村民利用丰富的水资源,大力发展养殖业,如今,甲鱼的收入已远远超过桔子了。
去年,南丰蜜桔产量达到30万吨,年销售20亿元,年上市老甲鱼5000吨,年产蛋量更是达到5.1亿枚,龟鳖综合产值达40亿元。蜜桔与甲鱼,成为南丰农业经济起飞的双翼。
在甲鱼场,只见千只甲鱼趴在晒背台上,青灰色的背甲沾着露水,像散落在池埂的古钱。养殖户老肖捞起一只甲鱼说:“背甲要像老窑瓷的冰裂纹,才是上等品。甲鱼是水下活宝,蜜桔养人,甲鱼富村”。老肖爽朗的笑声,满是丰收的喜悦。
是夜,窗外的盱江正落晚霞,桔林与鱼塘在暮色里连成一片。望着窗外静静的湖水,感受着融合傩舞,曾巩故里等文旅资源打造的“桔文化节”“鳖文化节”,不亦乐乎。我忽而悟得南丰人的智慧:大地的馈赠从来不是单选题,蜜桔和甲鱼在时光里相哺,酿出了岁月的甘醇。
离开南丰前,我再上古城墙,望着盱江沉思不语。江水流了数千年,把古城、才子、贡品都写成了诗。披着微风远望,似闻千年前船歌,似嗅秋日菊香,那声那香,顺着江水流向远方,诉说着南丰的过往和未来。
刘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