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位置,决定你赚的是奶酪,还是奶酪边角。
我第一次对“卡位”这个词有感觉,是在公司里看人升职。
有个前同事,能力不算最强,人也不怎么拼命,结果却在组织架构调整后突然升了职,成了项目组组长。
我当时心里很不服:明明我干得比她多,效率也高,为什么机会落不到我头上?
后来才明白,不是谁干得多,而是早早站到了更好的位置。
她和领导关系近,参与项目早,对核心业务熟,也知道提前在汇报材料上露面。
她不是冲在最前面的人,但她卡在了通往核心位置的“关键节点”。
一、“拼命干”只是合格,“卡对位”才有红利
我们总觉得自己不够努力,但回头一看,满大街凌晨下班的白领、通宵赶单的外卖员、日晒雨淋的建筑工人,谁不努力呢?
问题不是我们干得不够多,而是选的位置压根没有放大收益的杠杆。
我们拼命搬砖,收益是线性的,干得多赚得多,累到极限也就那么点收入。
而有的人,用一套系统、一场演讲、一篇文章,就能让资源自动滚进来。
谁卡在分配权的位置,谁就能拿走利润的大头。
比如我们在项目里拼死拼活,可能只拿到总收益的10%;但资源方、平台方、设计者,却能轻松吃掉剩下的90%。
这才是卡位的真相:位置不只是你在哪儿工作,而是你在哪条钱流上布局。
二、好位置不是拼来的,是提前卡住的
“等我干好了就有机会”,是很多人的幻觉。
机会往往不给最能干的人,而是给最早靠近关键资源的人。
我有个朋友在短剧赛道刚起步时就果断进场,哪怕当时播放量还不高、变现模糊。
但她知道:谁先站在流量入口,谁就能建立壁垒。如今她成为多个工作室的顾问,轻松卡在分润点上。
想要卡好位置,你得有前置思维:
❶靠近核心资源,而不是被安排任务
❷靠近决策环节,而不是等通知行动
❸靠近钱的流向,而不是钱的终点
记住一句话:“重要的不是你做了多少,而是你站在哪做。”
三、位置决定增量,思维决定上限
如果位置是个舞台,那你怎么用这个舞台,才是接下来的关键。
很多人拿到了好机会,却因为不懂放大、不善借力,结果资源流了又流,抓不住、守不住、用不住。
真正的高手,是把位置当跳板,而不是终点:
❶用位置撬资源,不断往上链接新资源
❷用位置建闭环,构建自己的流量+变现通道
❸用位置锚影响,让更多人靠拢你、依赖你
说白了:你在哪儿很重要,但你做成什么,更决定你能走多远。
四、如何搭建自己的卡位模型
卡位,说白了就是:你要么离“钱流”近一点,要么离“决策”近一点。
但普通人一开始既没有资源,也不在权力中心,怎么卡位呢?
这时候就得靠你自己搭建一套“卡位模型”,不是等别人给机会,而是用系统思维主动出牌。
这套模型,大致分为四步:
01-识别钱流路径:
搞清楚这个行业的钱,流向哪儿?谁是买单的人?谁在掌握定价权?
不搞清楚这个,后面都是空中楼阁。
我最开始写公众号,也只是靠内容打基础,写的是写作和成长类的干货,没啥人关注,她就一点点磨选题、调内容风格,终于做出几个爆款,积累起了早期流量。
我很快就开始反向推钱流路径:
这些关注我的用户,他们最终可能为哪些产品或服务买单?
我发现,大家关注写作、成长、副业,那我能不能做课程,提供一套写作变现的方法?
这就是我找到的“钱流入口”——不是为了流量而写,而是为了后续产品做引流。
02-占据中转位:
别做终点执行者,要做连接者
你能不能成为“人”和“资源”之间的中转站?
能不能把自己变成一个链接器?
我在流量起来后,并没有像以前那样靠广告合作,而是把课程做起来了,一方面卖课,一方面靠课程内容提高读者粘性。
我开始开始吸引学生:这就不是单纯授课,而是把这些学生变成内容生产者,再通过我手里的资源链接给品牌方。
她自己不再只是写作者,而是卡到了“内容中转”的位置。
品牌方找我合作,我也只需要她分配给学生;学生负责执行,我做框架和修改。品牌方省心,而我掌握利润。
你看,我没有自己拿全部稿子去写死,也没有纯做教学当“苦力讲师”,而是完成了一个身份转变:
从“内容搬运工”到“资源整合者”。
03-建立闭环系统:
别只做单点突破,要让资源循环起来
一个点做得再好,也只能赚一次钱。只有形成闭环,你才能持续变现。
比如用流量做产品、用产品吸引用户、用用户变成写作者、用写作者对接品牌,然后继续用品牌合作提升账号价值。
整个链条,从写文章开始,但不止于写文章。
我们很多人停在“爆款文章”这一步,赚一波流量就没下文了。
但我想是每走一步,就搭一层结构。
这就是闭环。
04-设计迁移通道:
从边缘位置跳向更核心的场域
最后一步,也是最难的一步,就是主动去靠近“核心权力圈”。
如果说我一开始只是一个写公众号的人,但因为我持续交付价值、搭好系统、掌握中转位,越来越多品牌方愿意跟我合作,不少行业里的头部作者也愿意跟我交换资源。
从开始参与内容选题策划、产品共创、课程联合开发,真正从写手跃迁到了“内容操盘人”的位置。
你看,我的卡位路径,是从写内容 → 做产品 → 联动资源 → 把自己变成桥梁。
我觉得这不是一蹴而就,但每一步都在往核心靠近。
你不是必须一开始就在核心位置,但你必须拥有一条从边缘跳进核心的路径。
这条路径的名字,叫“卡位模型”。
别做单兵作战的人,要做系统运行的主人。靠的是术数,不是苦力。
写在最后:
努力是底线,卡位是分水岭。
你赚多少钱,不取决于你流了多少汗,而是你有没有站在对的位置上,有没有用对的方法把资源变成收益。
别再做苦劳多、回报少的执行者,而是从今天开始,慢慢学着成为卡位者、设计者、链接者。
我们终将明白一句话:
“决定财富的,从来不是你做了什么,而是你站在哪儿做。”
学会换位,才能真正换命。
卡好位,才有资格谈翻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