钱哥的一个表弟是羽毛球爱好者,最近他一直在吐槽
“再这么涨下去,就打不起球了?”
钱哥一开始还挺纳闷,羽毛球不就是用鸭毛和鹅毛做的么,按咱们的消费量,这东西还不遍地都是?怎么还能涨到打不起球?
一研究才发现,这事儿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,而其中也藏着咱们普通人赚钱的机会。
01
鸭鹅毛不够用了
谁能想到,小小的羽毛球竟然成了“奢侈品”。打一场球成本上百元,已经成为常态。
尤尼克斯、威克多这些大品牌的热门球型,一筒已经卖到了350元,算下来每个球将近30块钱。
也就是说,稍微激烈点的比赛,两分钟打坏一个球,就相当于扔掉了半杯奶茶。
很多人以为羽毛球涨价就是因为养鸭养鹅的少了,但其实情况更复杂。
确实,数据显示2019-2024年间,中国肉鸭出栏量下降了13.5%,肉鹅出栏量下降了10.2%7。
但核心问题不在于鸭鹅总数减少,而在于适合做羽毛球的“长日龄”鸭鹅变少了。
现在养殖户主要养的是40天就能出栏的白羽肉鸭,这种鸭子长得快,经济效益好。而要做羽毛球,需要养殖50天以上的鸭子,因为只有它们才会长出那16根叫做“刀翎”的羽毛。
2019年,全国出栏48亿只鸭,其中有20亿只是能够做羽毛球的长日龄肉鸭。到了2023年,虽然总出栏量仍有42亿只,但长日龄肉鸭只剩下12亿只,几乎腰斩。
02
身价飙涨
传统上,鸭鹅养殖主要靠卖肉赚钱,羽毛只是副产品,价格很低。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。
羽毛球生产商王某顺谈到,去年他以95元一斤的价格收购羽毛原料,比往年30多元一斤的价格涨了2倍不止。而现在相同品类、相似质量的原材料,价格已经涨到约150元一斤。
原来被当作废料的羽毛,现在成了珍贵的原材料,价格在短短几年间翻了数倍。
羽毛球爱好者们为了省点钱,已经打起了二手羽毛球和羽毛球修复的主意。
03
养殖鸭鹅赚钱吗?
传统上,鸭鹅养殖主要靠卖肉赚钱,羽毛只是副产品,价格很低。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。
钱哥把话挑明:现在别再把鸭鹅当“会走路的肉”,得把它们当成“长羽毛的印钞机”。
按目前行情,一只55日龄的樱桃谷鸭,全成本40元:苗3.2元,料33.8元,防疫水电2元,多一天都别再喂,再喂就是给饲料厂打工。这只鸭6.3斤重,屠宰厂统肉价5元/斤,卖肉31.5元,账面亏8.5元,听着肉疼?别急,羽毛才是主角:16根刀翎加次翎共19克,现在统货收购135元/斤,光毛就卖5.1元,再加上鸭胗、鸭肠、鸭血这些小零碎1.4元,合计6.5元。一进一出,单鸭净利2元。养一万只一批,55天净落2万元,一年滚动六批,12万只鸭,稳稳24万现金,比大部分白领年薪高。
再看大鹅。75日龄的皖西白鹅,总成本64元:苗18元,料40元,防疫人工6元。活鹅8.5元/斤,均重7.2斤,卖肉61.2元,先回八成成本。刀翎加鹅绒才是真正的红包:20根刀翎23克,155元/斤,卖7.1元;绒45克,620元/公斤,再卖27.9元;副产合计35元。单鹅净利32元。养五千只一批,75天净落16万元,一年四批,两万只鹅,纯利128万。肉钱只是打底,羽毛才是暴击。
所以,别问养鸭鹅赚不赚钱,得看你把羽毛当边角料还是当主角。只要刀翎收购价不跌破80元/斤,你就一直站在风口。
钱哥


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