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想自己最近两年的经历,很有感触。
很多人觉得,成长就是不断学习,把自己塞满知识,就能变强。
但现实是,你学了十年,可能还不如别人研究一年赚钱进步得快。
晚上躺在床上,你是不是也会时常思考:我到底哪里出了问题?
今天,我想和你聊一个可能会颠覆你认知的话题——成长最快的方式其实是研究赚钱,而不是一味地坚持学习。
不要误会,我不是说学习不重要,而是“学什么”比“学多少”更重要,而不是用勤奋麻痹自己。
正如《穷爸爸富爸爸》的作者罗伯特·清崎所说:
决定人财富命运的,从来不是学习的努力程度,而是思维方式和行动模式。
赚钱是最狠的成长方式
巴菲特说过:如果你不找到睡觉时也能赚钱的方法,你就会工作到死。
这话听着扎心,但现实就是这样。很多人拼命学习,却从没思考过“学的东西怎么换成钱”,结果越学越穷。
之前看过这样一个故事:
在清崎九岁时,他爸爸就教他如何利用钱生钱。
他在朋友便利店工作的时候便发现了赚钱的商机:将便利店老板不要的过期杂志转手租给其他小朋友,一次付十美分。
清崎拥有了第一份不在场也能赚钱的生意,由此,他懂得了金钱运作的规律。
也正是因为懂得了金钱运作的规则,清崎在之后的成长中,用富爸爸教他的财富知识,不断地让钱为自己工作。
他说:让钱能生钱才是赚钱最正确的方式,而不只是埋头苦干,用时间换钱。
与其盲目努力地为金钱打工,不如停下脚步,去学习,用正确的方法,去拓宽自己的资产,让钱为自己工作。
赚钱能暴露你的弱点,逼你进化
心理学有个概念叫“成长型思维”,什么意思?
认知上的“成长型思维”,和“凡是发生,必有利于我”这句话异曲同工。
具体来说,这种思维方式强调从每一件事情中学习和成长。无论发生什么事情,都可以从中学到一些东西,比如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、提升个人能力、改善亲子关系等。
比如,你炒股亏钱了,那你从这件事中学到了什么。自己控制不住情绪的影响?如何提升纪律性?如何做好一个策略?
行动上的“成长型思维”,即:以目标为导向,不断精进。
比如:你想在资本市场赚钱,但发现各种小道消息,而且基本都会让你亏钱。你就会去研究企业产品、上下游、技术特点,甚至查招工信息(因为招人说明有订单)。
这些都不是“学习”能教你的,而是“赚钱”逼你学会的。赚钱的过程就是不断面对问题、解决问题,而每一次解决问题,你都会比昨天更强。
赚钱能让你看清世界的真相
很多人学了一堆理论,但对事业的认知仍存在误解。不要以为仅靠努力就能成功,但现实是,商业嗅觉和执行力才是关键。
研究赚钱的本质,其实是看清社会运行的底层逻辑。
举个例子:一个投资经理会写投研报告,月薪3万,觉得很高了。
另一个投资经理研究怎么找到项目、给创始人解决台上台下各种问题、懂得去哪里找资金,几年后可能已经变成企业董秘或者合伙人,年入百万。
差别在哪?
前者在打工思维里循环,后者在用商业思维破局。
当然,仅凭兴趣去学习也没有错,精神充实依然也是另一种形式的“赚到了”!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