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以为负债只是因为收入不够、运气不好,其实不是。
真正的问题在于,很多人一生都在“努力造业”,却从没真正“用力活过”。
什么叫造业?
就是你不断重复那些让你越来越沉重的事。
比如说用父母那辈的思维去打工,用焦虑感去创业,用匮乏感去花钱,最后赚来的钱全去填过去的坑。
这不是努力,这是在继承业力。
我一个发小在我们镇上一直都做小本生意,她从小被灌输的理念就是“钱不够就借”“能撑就撑过去”。
大学毕业后,她为了让父母骄傲,直接贷款在市区开了家服装店,甚至刷了几张信用卡去装修,买最新款的陈列道具。
她每天早上七点起,忙到凌晨才打烊,朋友圈里永远在发“努力不会辜负人”。
三年后,她的店关了,负债七十多万,还在帮别人代运营淘宝店补亏空。
其实她不是不努力,而是努力的方向全错了。把“业”当成了“力”,把重复当成了坚持,把焦虑当成了动力。
真正清醒的人,早就不玩这个游戏了。
一、
你所在的“业力环境”,决定了你的财富状态
人不是孤立的赚钱机器,你身边的一切都是“业力环境”的一部分:
家庭观念、朋友圈子、信息源头、城市节奏……这些看不见的东西,才是真正拉扯我们的力量。
如果你出身普通,父母一辈子为钱挣扎,他们教你稳定上班别冒险,有钱就存银行,别瞎折腾,这不是爱,这是业力传递。
就像你明明是一只鸟,却被教成只能在笼子里扑腾。
很多人不敢换工作、不敢创业、甚至不敢赚更多钱,不是因为能力差,而是因为“内心环境”已经被污染了
——总觉得“我不配”“赚钱很难”“有钱人会变坏”。这些念头,就是业力。
有些人每天加班赚辛苦钱,转头却因为情绪崩溃疯狂购物、借钱投资、加盟骗局……
这不是命运不公,这是业力反弹。
你用健康造业,就要还健康债;用欺骗造业,就要还信任债;用贪婪造业,就要还焦虑债。
二、
换环境,就是换业力
你想摆脱负债?
第一步不是更努力,而是换环境——换城市、换圈子、换信息源。
我23岁那年离开老家,不是因为它不好,而是因为那里的业力磁场太强了:人人聊的都是家长里短、稳定工作、省吃俭用。
而深圳咖啡馆里隔壁桌谈的是流量、迭代、融资。哪怕同样喝一杯奶茶,你接收到的信息都不一样。
这不是玄学,这是物理规律:你待在什么地方,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。
如果你在做互联网,却待在传统工业城市;
如果你做技术,却混在金融圈;
如果你渴望成长,身边全是躺平的人……
你只会越努力越痛苦。就像驴驮着发霉的粮食爬山,你越拼命,越喘不过气。
真正会赚钱的人,早就学会了“环境切换”:
去一线城市,不是因为它繁华,而是因为那里离钱近、离信息源近、离可能性近;
靠近优秀的人,不是巴结,而是为了换一套思维系统;
切断负面社交,不是冷漠,而是保护自己的精神环境。
三、
清理业力,才能轻装上阵
很多人一辈子负债,不是因为不努力,而是因为“业力太重”:赚的钱都在填过去的坑,花的钱都在造未来的业。
怎么破局?
1. 认清哪些是“业”,哪些是“力”
- 用恐惧驱动赚钱:业
- 用天赋热爱赚钱:力
- 用焦虑攀比花钱:业
- 用价值判断花钱:力
2. 换物理环境,切断业力传递
如果你父母一辈子为钱吵架,你就别住他们隔壁;如果你朋友整天抱怨穷,你就少见面;如果你城市产业落后,你就搬走。这不是背叛,这是自救。
3. 换信息环境,清洗大脑
普通人每天刷短视频、聊八卦、看剧——这些全是“业力饲料”。真正想赚钱的人,会主动啃专业书、搜资料、研究案例、接触行业高手。哪怕三天啃下一本书,你也超过了90%的人。
4. 换精神环境,保护能量
你想赚钱,就别让小事干扰你:姐妹吵架、同事阴阳、游戏输赢……这些全是业力陷阱。专注力才是你今天最稀缺的资产。
最后说一句扎心的话:很多人30岁后一事无成,不是因为命运差,而是因为每一次可以选择“换环境”的时候,他们都选了“再忍忍”。
忍久了,业力就成了命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