母亲说,父亲没做过体力活,每天和不足二两的剃须刀打交道,没有足够的体力,怕到时影响了龙舟队参赛成绩。
小时候,我记忆最深的,除了过大年,就属端午节了。这一天,不但能吃到香甜可口的粽子,还能看到盛大的龙舟赛。
我的父亲是个剃头匠,每天给村民剃头记工分完成全年的劳动日。随改革开放的大潮,父亲第一个离开乡村,来到县城租了店铺,开了一家理发店,成了一名“理发师”。没等多久,我和母亲也随父亲住进了县城,我转入了县城的小学念书。那年我刚好十岁,一只井底之蛙终于跳出了井口,领略了大千世界的宽广与精彩,见到许多新奇的事物。后来,我做梦也没想到能亲眼观看龙舟赛,更不可思议的是平常看上去斯斯文文的父亲,竟成了龙舟赛的一名鼓手。
县城靠河而立,听父亲说,每年端午节都有划龙舟比赛。于是,过了春节,我就盼望着端午节快点到来。日子在我上学、放学的钟声中一天天度过,离端午节越来越近了,从同学们的嘴里也打听到一些关于龙舟赛的精彩。
有一天,我放学回家,听到母亲在家唠叨。后来才知道,父亲认识龙舟队的队长,正好龙舟队要吸入一批青年壮汉,父亲想加入其中,母亲很是反对。母亲说,父亲没做过体力活,每天和不足二两的剃须刀打交道,没有足够的体力,怕到时影响了龙舟队参赛成绩。另外,父亲是手艺人,关起门店去训练不合算。可父亲说,划龙舟,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,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民俗活动,代表着我国的传统文化,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,应该积极参加,得以传承。
父亲认定的事,就是九头牛也拉不回的。虽然母亲每天为这事唠叨得没完没了,父亲还是每天清晨或傍晚坚持去和队友们一起训练。
记得农历五月初四,母亲就在为端午节忙碌了,浸糯米、洗粽叶、包粽子……为的是去目睹父亲的那份倔强,去感受龙舟赛的热闹。
五月初五清晨,母亲拎着包好的粽子,带着我,随父亲一起来到我们的母亲河——夫夷河,观看盛大的龙舟赛。龙舟赛9点过8分开始,河畔上早早就云集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看热闹的人群。父亲把我和母亲安排在码头的最上层,视线最宽阔的地方,并叮嘱我和母亲注意安全,赛事结束后在码头等他,就匆匆离开了。我和母亲不约而同地伸出紧握着拳头的右手,为父亲加油鼓劲。父亲以同样的动作回应了我们。
没等多久,一只只龙舟缓缓驶入夫夷河的中央,队员们一个个着装整齐,远远望去如漂在河中的一片片彩色柳叶。划龙舟有划手、舵手、鼓手和锣手,他们分工合作,各司其职。划手是整只船的核心,也是龙舟赛中划船的人;舵手是控制龙舟方向和稳定性、防止偏离的人;鼓手是整场比赛的总指挥,鼓舞士气,随着鼓点的起落控制节奏;锣手是配合鼓手控制船员划桨的动作和频率,保证团结一致。
这次有30余支龙舟队参加比赛,全程5公里。他们虽然是持着友谊第一、比赛第二的宗旨而来,但一定有一颗夺冠的心在牵动着他们。龙舟队都有他们独特的名字,如战神队、飞虎队、铠甲队、破浪队、旗舰队……
河岸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后,发令声一响,一只只龙舟如离弦之箭驶离岸边。随着激昂的鼓点,参赛选手们有节奏地挥动着船桨,水声、欢呼声、呐喊声不绝于耳。30余只龙舟向远处飞奔而去,整齐的船桨如一对对忽闪的翅膀,船桨声如歌如诗,水面激起层层涟漪……
父亲是“破浪队”,他是这次龙舟赛的鼓手,是龙舟赛最醒目的角色。他坐在船头,双手健壮而有力,每一次击鼓如同雷霆万钧,震动人心,催人振奋。父亲的动作铿锵有力,仿佛在与河水共舞,与天地共鸣,此刻,他是江河的英雄,是龙舟赛中最闪亮的明星。
望着“破浪队”勇往直前,脱颖而出时,我激动得跳了起来,早忘了这是在河畔上,幸好母亲一把拉住了我。我回头与母亲对视的那一刹那,我看到母亲眼角溢出了激动的泪水。我知道,那是母亲在为父亲感到骄傲,也许还有丝丝的愧疚。
如今,那场龙舟赛的情景还历历在目。龙舟赛最富激情,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团结、拼搏、向上的精神,就像父亲所说的“应该传承下去”。
父亲已离世多年,他的激情与勇气一直感染着我。那年龙舟赛的欢呼声、喝彩声,至今还在我的脑海里回荡。
蒋小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