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手机行业发展过程中,尤其是从功能机向智能机过渡的阶段,不少经典手机品牌凉凉了。
诺基亚、摩托罗拉、HTC 等曾经耳熟能详的名字,逐渐淡出了人们视线。
有的只剩下一个商标,有的被收购成为子品牌,有的则彻底销声匿迹。
而全球手机市场的残酷性,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更是被演绎到了极致。
当中国本土品牌纷纷发力,就连三星这样的全球巨头也渐渐被挤入 others 的行列。
竞争之惨烈,可见一斑!
而就在最近,又一个曾响亮的名字——索尼,在中国市场正式宣告退场。

(图源索尼官网)
索尼手机,没了
本月初有细心的用户发现,索尼 Xperia 官方微信公众号已进入自主注销冻结期。
账号功能全面停用,历史文章也无法查看。
这一发现引发了不少索粉的感慨,仿佛是一场无声的告别。
更明显的信号来自索尼中国官网。
其官网原本占据显眼位置的「手机」产品类别,如今在首页导航栏中已消失无踪,仿佛从未存在过。
官方微博账号 @索尼-Xperia 更是已经停更半年之久。
最后一条动态,停留在 2025 年 3 月 8 日的节日祝福。

(图源公众号)
当然,索尼手机的退场并非毫无征兆。
早在 2025 年 7 月,索尼官网就发布了公告。
当时官方宣布由于业务调整,自 8 月 5 日起停用原本的域名 www.sony-xperia.com.cn。
彼时官方声称,用户可访问 www.sony.com.cn/Xperia 新网址查看历史产品信息。
而在手机业务方面,索尼在中国大陆的最后一款手机是 Xperia 5 V。
该机于 2023 年 9 月发布,首发起售价为 6499 元。
在此后 2024 年和 2025 年推出的旗舰机型 Xperia 1 VI 和 Xperia 1 VII 均未推出国行版本。
当然,也未在中国大陆地区发售。

(图源索尼官网,下同)
这一系列线索贯穿起来,让人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。
那就是索尼手机已经全面停止在中国市场的运营。
从入局到退场
回过头看,索尼布局中国市场的时间并不短。
早在 2013 年,索尼 Xperia Z1 就已经在中国大陆销售,至今已有 12 年历程。
在这个过程中,索尼手机曾凭借独特的外观设计、出色的影音能力赢得了一批忠实拥趸。
然而市场千变万化,索尼手机在中国市场的失败并非偶然。
其最大的问题之一在于其软件体验。
索尼手机长期搭载接近原生 Android 系统,本土适配严重滞后。

许多被用户视为标配的功能,如深度优化的通知管理、电话/短信骚扰拦截、完善的本地生活服务整合。
以及符合国人操作逻辑的手势导航、便捷的应用分身、强大的节电管理策略等……
在 Xperia 上要么缺失,要么体验极差。
这种「水土不服」的系统体验,将大量普通用户拒之门外。
当然,索尼也曾在 2021 年尝试与魅族合作。
可惜的是,这场合作最终只以安装一个负一屏和应用市场草草收场。
这次合作的失败,暴露了索尼并没有壮士断腕的勇气。
从功能机时代开始,索尼就过度重视硬件优势,却忽略了软件适配。
在智能机时代,索尼依然没能摆脱这一思维定式。

其次,Xperia 在中国市场长期坚持高端定价,但提供的体验却难以与价格匹配。
当国产旗舰在影像、快充、屏幕、性能、AI 体验等方面全方位突飞猛进时。
Xperia 的差异化优势(如 4K 屏幕、专业摄影 App)变得曲高和寡。
其高昂的定价策略,在缺乏足够核心吸引力的情况下,显得格外突兀。
同时线下服务网点稀少,维修成本高等问题,更使其无法破圈吸引主流消费者。

总之,索尼手机印证了中国手机市场竞争的残酷性,也展现了国产手机的崛起之势。
其退场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。
在不久的将来,我们大概只能在水货市场见到 Xperia 的身影了。
你用过索尼手机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