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次双 11,苹果终于“动手”了。原本稳居高端、不讲价的 iPhone 16 Pro,居然在多个平台直接跌破 6000 元,网友都惊讶:“苹果也开始打价格战了?”

有人觉得这只是短暂促销,但也有人认为,这或许意味着,苹果的高冷时代真的结束了。
那么,这次史无前例大跳水,到底降了多少?文末会详细说明。
显示屏:熟悉外观下的微妙升级
拿到 iPhone 16 Pro 的那一刻,我就注意到它变“顺眼”了。钛金属边框触感细腻,重量更均匀,不再像以前那样冰冷。长时间握持也不勒手,这点确实比前代舒服。
屏幕是 6.3 英寸超视网膜 XDR,分辨率 2622×1206,ProMotion 自适应刷新率最高 120Hz。虽然参数没变,但实际观感更自然。动画切换柔和,滑动浏览时的顺滑感很稳。

亮度也提升到了 2000 尼特,阳光下看导航清晰明亮,不必再眯眼。苹果不堆数字,却在体验细节上下功夫,看似平凡,用久了才觉得它耐看。
相机:不靠堆料,靠算法取胜
安卓手机拼像素,苹果依旧走稳路。4800 万主摄、4800 万超广角、1200 万 5 倍光学长焦的组合,虽然听起来平淡,但出片质量依旧有苹果味。
拍人像时肤色自然、背景虚化柔和,不会过度磨皮;夜景也更真实,不追求亮,而是层次分明。算法优化得更聪明,照片不抢眼,却经得起细看。

视频拍摄依旧强势。杜比视界 4K 120 帧模式让画面细节丰富,用来拍短视频完全够专业。它不是最耀眼的相机,却是最稳定、最省心的那种。
性能与续航:更冷静,也更持久
A18 Pro 芯片上线后,很多人只看跑分,但我更在意的是“日常体验”。
无论是视频剪辑、游戏还是多任务切换,它都能保持稳定的流畅感,没有那种突兀的发热。相比之前的 A17 Pro,功耗确实优化明显,玩《原神》半小时,机身温度控制得不错,这在以前很少见。

续航方面,我原本不抱太大希望,但实测下来,亮屏时间有 9 小时 35 分钟。对于出差或通勤族来说,这续航表现相当安心。充电虽然仍旧是 20W 有线 + 15W 无线,但苹果的稳定性确实在线,用三年都不用担心电池大幅衰减。
总结:这场“跳水”,不是示弱,而是试探
原价 7999 元的 iPhone 16 Pro,降了 2101 元,如今双 11 在京东自营旗舰店最低只要 5898 元。这波降幅,让不少老果粉直呼“梦回安卓价”。
但我更愿意把它看作苹果的“试水”,苹果终于意识到,想守住高端市场,不只是靠品牌,还得拿出诚意。
在这个价位上,iPhone 16 Pro 的做工、屏幕、性能仍然有自己的分量。它不是“降价求生”,而是在告诉大家:
“我依旧是苹果,只是这次,离你更近了一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