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萍是村花,原本也是个养猪大户,前些年猪价波动太大,养猪赔了不少钱。
正当她愁眉苦脸的时候,却发现了一个商机——村里和周边几个村的养殖户,每次要杀猪都得跑到县城,来回折腾不说,还得排队等候,有时候一等就是大半天。
"既然大家都有这个需求,我为啥不在村里开个屠宰代加工的作坊呢?"阿萍心里盘算着。
说干就干,她花了一个月把证办下来,买了些必备的工具:几把好刀、一个电动绞肉机、几个大铁钩、一台小型冷柜,再加上一些塑料筐和案板,总共花了不到8000块钱。
刚开始,阿萍只是帮本村的养殖户代杀,一头猪收80块钱的加工费。
凭着多年养猪练就的一身好手艺,她杀猪又快又干净,分割肉块也特别专业。
慢慢地,名声传开了,纷纷唤她为“快刀萍”,周边村的养殖户也都找上门来。
"最忙的时候,一天能杀20多头猪。"阿萍乐呵呵地说,"除了收加工费,我还有个更赚钱的门道。"
原来,猪的内脏、猪血这些东西,很多养殖户都不要,阿萍就以极低的价格收购下来。
这些看似不值钱的下水,她转手卖给县城的卤味店和血豆腐作坊,一个月光这一项就能多赚两三万。
更妙的是,阿萍还开发了"增值服务"。很多养殖户杀了猪之后,还得自己去市场上卖,费时费力。
阿萍就主动帮她们联系买家,从中收取一定的中介费。
时间一长,她手里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资源,很多饭店、肉铺都直接找她订货。
"去年过年前那两个月,简直忙疯了!"阿萍回忆说,"每天从早上4点干到晚上10点,虽然累,但心里高兴啊!"就那两个月,她就赚了将近30万。
现在,阿萍的小作坊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。上游对接养殖户,中间提供屠宰加工服务,下游连接各类采购商。
她不仅自己赚钱,还带动了村里好几个人就业。她请了两个帮手,每人每月工资5000块,农忙时还会临时多请几个人。
"这个生意最大的好处就是投资小、风险低。"阿萍总结道,"不像养殖那样担心疫病和价格波动,我这就是赚个辛苦钱,但辛苦点怕啥,能赚钱就行!"
如今,阿萍正琢磨着要不要扩大规模,把作坊正规化,办理相关手续,建个标准化的屠宰车间。"政府现在支持农村创业,还能申请补贴呢!"她信心满满地说。
看着阿萍的成功,村里不少人都动了心思。确实,在农村搞屠宰代加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:离养殖户近,人工成本低,而且市场需求稳定。
只要踏实肯干,掌握好技术,处理好上下游关系,一年挣个七八十万真不是梦。
在农村干屠宰代加工不需要高深的技术,不需要巨额投资,却能实实在在地带来可观的收入。
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,这样接地气的创业项目,值得更多人去尝试。
来源:创业商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