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00块创业,第一个月赚了1.6万

508282 52 0

北京姑娘李姐40岁那年辞职了,闲在家刷小红书时看到一种精致的水果礼盒——法式果礼。

当时她正愁给姨妈送什么礼物,转遍水果店都没找到合适的。

看到这玩意儿,她眼前一亮:精致女性肯定喜欢这个。

她想起以前的客户同事都是有消费力、有审美的女性,于是拿着网上的图片在朋友圈试探性地发了发。

没想到没几天就有人开始咨询,从准备到正式开干不超过三天,第一单就成了。

更让她意外的是,第一个月就赚了1.6万,一年下来销售额做到了200万。

600块创业,第一个月赚了1.6万

这门生意到底怎么赚钱?

说白了,法式果礼就是把水果和鲜花装进精致的透明盒子里。

看起来简单,但定价可不低。李姐最便宜的卖298元,常规款498元,最贵的658元。

你可能觉得贵,但里面用的都是进口高档水果——澳洲葡萄、新西兰苹果、秘鲁蓝莓,光一串妮娜皇后葡萄就要八九十块钱一斤。

她的定价逻辑很清楚:毛利保持在60%,成本占40%。

算账很简单,用成本除以40%就是售价。她建议新手至少做到50%以上的毛利才有钱赚。

别看毛利高,她净利润也能达到50%,这在实体生意里算非常可观了。

谁在买这些礼盒?

李姐70%的订单来自商务场景。

很多企业需要商务伴手礼,有预算又讲究体面。一个企业订单就是三五万,中秋节一个月做了15万。

剩下30%是日常送礼,主要客户是20到40多岁有消费力的女性。

最绝的是,这些企业客户不需要你有什么资源,都是从线上主动找来的。

大众点评占40%,小红书占35%,抖音占10%。

更厉害的是转介绍能占到50%以上——因为她给的果子比同行多,客户觉得实惠又好看,自然愿意反复购买和推荐。

为什么复购率这么高?

李姐有个原则:在成本可控的范围内,尽量多给客户放水果。

有些外地客户预算充足,你在里面放100块钱的水果还是500块钱的水果,操作空间很大,但她会给自己画一条底线——不能低于基本标准。

她说得很实在:"送礼的人图什么?就是想表达心意。

普通水果太简单,鲜花又不实用。

法式果礼是以果为主、花为辅,既好看又实惠,正好满足了这个需求。"

她抢的不是水果店的零售生意,抢的是那些原本买水果篮送礼的客户。

节日才是大生意

李姐把全年节日分三个梯队:春节、中秋、端午是第一梯队,教师节、情人节是第二梯队,七夕、圣诞是第三梯队。

你以为情人节卖得好?

错了,商务送礼才是大头,求人办事没有淡旺季。

日常外卖每天3000左右营业额,一到节日就爆发。

她一个中秋节做了15万,一年200万销售额就这么来的。

小白能不能干?

李姐当初就是600块钱起步,买了礼盒、丝带、包装纸这些基础物料。

有订单了再去市场买水果,根本不用囤货。

她最开始在国贸地下室租了个30平的小店,月租才4000块,现在90%客户都是线上的。

至于技术门槛?她说这是最简单的部分。

法式果礼看着款式多,其实就分两类:平面型和立体型。

学会主花配花的摆放,懂点色彩搭配——黄绿是临近色,红绿是对比色——基本就能上手。

客户拿图来定制,只要有材料都能复刻。

她现在损耗控制在5%以内,这在生鲜行业算非常厉害了。

秘诀是什么?

标准化和精细化运营。

盒子提前折好,花材提前处理,最后组装只需要几分钟,随便培训一下谁都能做。

真正的壁垒在哪里?

李姐说得很清楚:"这个行业产品不是关键,运营和获客才是生死线。"

北京2000万人口,知道法式果礼的可能连10万人都不到,能叫得上名字的品牌不超过十家。

现在还是野蛮生长期,只要你稍微有点能力,就能分到一杯羹。

但她也提醒:不要一上来就大投入。先用最小成本测试,能跑通了再扩大。这套闭环验证的方式适用于任何创业项目。

说到底,法式果礼卖的不是水果,是"我愿意为你花心思"的证明,是能让收礼人记得住的心意。

这门生意能不能做?李姐说:"他做到了不代表你能做到,但至少说明这个市场有机会。"

现在入场还来得及吗?

她觉得未来一两年仍然是红利期,但前提是你得会线上获客,懂精细化运营。

毕竟,再好的产品放在家里也只能自己欣赏,卖出去才是硬道理。

温馨提示:本篇文章内容所涉及项目仅供参考,生意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!